下列哪句诗_下列哪句诗是描写中秋节的景象
- 手游情报
- 2025-07-18 10:05:25
- 3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下列哪句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下列哪句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柳永的《八声甘州》为什么被苏轼评为“不减唐人高处”?
八声甘州·柳永
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惟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。
不忍登高临远,望故乡渺邈,归思难收。叹年来踪迹,何事苦淹留?想佳人、妆楼颙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。争知我,倚栏杆处,正恁凝愁!
1. 此词主要抒发的是羁旅悲秋和相思愁恨。
2. 上片写景为主。
起片先从远景入手,以暮雨、霜风、江流为物象,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;以关河、夕阳之冷落、残照为物象,描绘了骤雨冲洗后的苍茫浩阔、清寂高远的江天景象。极力铺垫了了萧瑟、峻肃的悲秋气韵。
过片从近景入手,以 “红衰翠减”的近景细节,以“物华休”和“长江水无语东流”,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,逐步注入情感。表达了词人内心惆怅和悲愁。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,引发下片抒情。
3. 下片主要写情。
起片采用直陈的笔法,用 “归思难收”、“游宦淹留”的情语,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
结片以“妆楼颙望”、“倚栏凝愁”的景语,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之情,而且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,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。
4. 柳永的这篇《八声甘州》,章法结构细密,写景抒情融为一体,以铺叙见长。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,展衍尽致。而白描手法,再加通俗的语言,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。
因此,柳永的《八声甘州》被苏东坡慧眼识得,说其间佳句“不减唐人高处”, 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,得以传颂千古!
一般来说,柳永是婉约派词人,苏轼是豪放派词人,二人词风不同,似乎没有什么交集。
但其实,苏轼初学写词时,写的也是婉约风格的词,而且,柳永的词在北宋时期流传极广,凡有井水处,皆能歌柳词,这自然也会引起苏轼的关注。
而在柳永的词中,苏轼最为赞赏的就是柳永的这首《八声甘州》,苏轼曾说:“世言柳耆卿曲俗,非也。如《八声甘州》云:‘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’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。”
八声甘州
柳永
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惟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。
不忍登高临远,望故乡渺邈,归思难收。叹年来踪迹,何事苦淹留。想佳人妆楼颙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。争知我,倚栏杆处,正恁凝愁!
柳永的这首词,是写清秋薄暮时分,词人登高临远,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。
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词人登高纵目,但见暮雨潇潇,洒遍江天,清秋时节,千里无际,一澄如洗。
开篇“对”字领对,入句高昂,又接“雨”、“洒”、“洗”三上声字,循声呤诵,振爽异常。
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登高而望,为时甚久,秋风越来越凄凉紧迫,秋雨洗过,举目关河,一片冷落的景象,落日的余光,斜照着高楼。
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惟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。到处都是花残叶凋,那些美好的景色都已经逝去,只有长江水默默地向东流淌。
美好的景色逝去,人的年华也已逝去。
不忍登高临远,望故乡渺邈,归思难收。词人本就是登高临远,这里加“不忍”二字,多一番情致。故乡远在天边,归思难以抑制,所以不忍登高远望,远望而不可即,徒增悲伤,但词人还是登高了,这种纠结的心情,婉曲而妙。
叹年来踪迹,何事苦淹留。想佳人妆楼颙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。可吧这几年来四处漂泊流浪,究竟是什么让人苦苦到处滞留?想那远方的佳人一定天天登上江边画楼,眺望我的归舟,一次一次,误认归舟?
争知我,倚栏杆处,正恁凝愁!你可知道,此时我正在倚高楼眺望,心中充满了思念家乡的忧愁苦闷?
柳永此词,上片写景沉雄高绝,下片写情委婉曲折,是词中第一流的作品。
苏轼对这首《八声甘州》欣赏的同时,内心大概也想与之争雄,所以后来他也写了一首《八声甘州·寄参寥子》,与柳永的这首词一起成为《八声甘州》这个词牌中的双璧。
具体来讲,苏轼欣赏柳永的《八声甘州》,重点不在全篇,而是尤为推崇“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”这一句。在东坡先生看来,“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”。
结合柳永的这句诗和苏轼的评价,私以为,此句不减唐人高处的主要原因,与王国维推崇李白之诗词的原因,大致相同。在《人间词话》里,王国维曾云,“太白纯以气象胜。‘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’,寥寥八字,遂关千古登临之口”。
箫声咽,秦娥梦断秦楼月。秦楼月,年年柳色,灞陵伤别。
乐游原上清秋节,咸阳古道音尘绝。音尘绝,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。
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唯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。
不忍登高临远,望故乡渺邈,归思难收。叹年来踪迹,何事苦淹留?想佳人妆楼颙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。争知我,倚阑杆处,正恁凝愁!
描写寂寥萧瑟之景不难,难在融情于景,更难在景色之中传达出的这种情感,还能引起人的共鸣,感受到意境的壮阔与情感的深沉。“渐霜风凄紧”一句,渗透了柳永漂泊江湖的悲哀之感。这种悲壮阔大的哀愁,也容易引起失意知识分子的共鸣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下列哪句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下列哪句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